破解园区零碳难题:安科瑞光储充3+1架构的源-网-荷-储协同实践
关注【acrelzx】公众号,可获取更多信息和案例
在 “双碳” 目标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,园区向零碳转型已成为工业、商业等领域发展的必然要求。如今,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光储充一体化微电网成为了园区实现零碳转型的有力手段。并且,光伏、储能等相关成本的进一步降低,也让更多园区企业纷纷踏上借助微电网实现 “零碳” 的道路,使其从起初仅有的 “示范项目”,逐渐向 “规范化落地” 方向拓展。
一、光储充微电网为园区 “零碳” 转型注入动力
1. 政策引导助力发展
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政策,积极推广零碳园区建设。例如,近日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印发的《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》中明确指出,要加快园区用能结构的转型,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,发展绿电直连、新能源就近接入增量配电网等绿色电力直接供应模式;大力推进园区节能降碳工作,探索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机制,推动新建建筑按照超低能耗建筑、近零能耗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。
再如,江苏市监局在 6 月发布的《零碳园区建设指南》公示中提到,园区应统筹规划零碳转型工作,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,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化转型。同时,要促进微电网与主网协同发展,加快园区微电网的数字化、智能化进程,推动新能源、负荷和储能合理接入微电网,促进园区新能源、负荷、储能的聚合与调控。
2. 光储充微电网成本降低
根据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发布的《中国可再生能源工程造价管理报告 2024 年度》显示,2024 年由于组件价格持续下降,光伏电站项目平均单位千瓦总投资约为 3450 元 /kW,较 2023 年下降约 11.5%。预计在 “十五五” 期间,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的平价造价水平将达到 2300-2800 元 /kW。
锂电池储能系统的造价也有显著下降,从 2018 年的 2 元 / Wh 降至 2024 年的约 1 元 / Wh,这使得回本周期明显缩短。
3. 技术日趋成熟,效率稳步提升
与传统园区企业的光伏建设相比,经过技术升级后,光储一体化与充电桩共同接入智慧调度管理系统。该系统能够依据各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,对发电、储能以及绿电的使用进行合理的分配,从而增加年省能源费用,综合能效可达到 80% 以上。
展开全文
二、光储充 “3+1” 架构的独特优势
现代光储充一体化微电网的主要优势在于,将光伏发电、储能、智能充电桩三大系统同步接入综合能源智慧管理系统,实现园区复杂多样用能的协同和智慧运行,使 “3+1” 的整体效果远超简单的 4 个部分相加。
1. 光伏发电
光伏发电的建设需要与不同的园区场景相适配。比如,在普通屋顶、车棚等固定位置可安装单晶硅 PERC 组件;若受到承重限制,则可安装柔性薄膜组件等。同时,还需结合园区的日用电量、当地的有效光照小时数等数据,计算出光伏自发自用、余电上网或补充储能等所需的装机容量大小。因为装机容量过大或过小,都会对回本周期产生影响。
2. 储能系统
储能系统在微电网中具有多种用途,可作为峰谷套利、电力交易、日间平滑光伏波动、应急备电等场景的设备工具。其具体的运行方式,需要智慧管控系统结合多端设备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智能调配。
3. 智能充电桩
目前,国家正大力推广 V2G 模式。在停车场安装带有光伏板的智能充电桩,能够在电价高峰时向电网放电以获取收益,还可以根据光伏、储能的状态动态调整充电功率。
4. 综合能源智慧管控系统
综合能源智慧管控系统接入了各用能设备、光伏、储能及充电桩运行的实时数据反馈,再结合电网数据、气象数据等,通过 AI 人工智能及模型算法进行分析,能够提前预测光伏出力曲线,动态优化 “光伏—储能—充电—电网” 的能量流,同时动态参与峰谷套利、电力市场交易、需求响应等收益方式。
除了 “3+1” 架构,在当前技术可实现的前提下,还可以通过光伏制氢来解决长周期储能问题;通过虚拟电厂聚合多个园区微电网共同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等。这些丰富多样的途径,都能推动园区向零碳目标迈进,既符合 “双碳” 目标的要求,又拓展了多种收益渠道。
三、AcrelEMS3.0智慧能源管理平台
在零碳或近零碳园区建设中,“光伏+储能+充电”组合必不可少的被应用到园区电网之中。随着新能源占比增加,园区的管理需要依靠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来实现碳资产管理、新能源策略控制、有序充电管理、能耗分析、设备运维等等。AcrelEMS3.0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可以帮助园区有效的管理能源,其功能包括:
①综合监控:实现园区变电站、光伏、储能、负荷、充电桩、环境数据的采集、监测、可视化展示、异常告警、事件查询、报表统计等功能;
②智能控制:协同光伏、储能、负载等多种能源主体,动态规划智能策略,实现储能、光伏协调控制,比如计划曲线、削峰填谷、防逆流、新能源消纳、需量控制等;
③能源分析:具备微电网能耗及效益分析、微电网经济运行分析、多维度电量分析,并进行日、月、年能源报表统计;
④碳资产管理:企业碳资产管理功能,包括碳盘查清册、碳配额管理、碳排放分析、碳流向、碳盘查报告、碳交易记录等等。
⑤功率预测:以历史光伏输出功率和历史数值天气数据为基础,结合数值天气预报数据和光伏发电单元的地理位置,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建立预测模型库,实现光伏发电的短时和超短时功率预测,并经进行误差分析;同时对微电网内所有负荷,基于历史负荷数据,通过大数据分析算法,预测负荷功率曲线。
⑥优化调度:根据分布式能源发电预测、负荷预测结果,并结合分时电价、电网交互功率及储能约束条件等因素,以用电成本低为目标,建立优化模型,采用深度学习算法解析微电网运行功率计划,系统通过将功率计划进行分解,实现对光伏、储能、充电桩的优化控制。
四、零碳园区建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
零碳园区并非单一的减排单元,而是集能源转型、产业升级、技术创新、治理改革于一体的系统工程,是实现 “双碳”(碳达峰、碳中和)目标的关键抓手。其规划和建设需要合理利用工具和能源管理软件,来实现能源利用。未来,随着更多零碳园区的建成,其不仅将成为区域经济的 “绿色名片”,更将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。
评论